我們知道,有一個永恒的哲學命題: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很多人對此有著深淺不一的思考,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答案,在生活里,在工作中。
在廣州最美好的季節里,我們在民建貴州省委的組織下,來到中山大學學習黨史和參政議政,并參觀了黃埔軍校、辛亥革命紀念館。在這個過程中,我隱隱感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覺得上面的哲學命題和"初心"有關。這三個小問題實質上是對"初心"進行三個維度的考量。當我們把這三個維度都反復思考明白,清晰而無悔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明白自己的初心,就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不會再為無意義的事情忙碌; 擁有堅定而清晰的初心,就能夠指引我們在漫漫人生征途中,不被暫時的困難所羈絆;來自內心強大的初心力量能夠支撐我們保持定力,抵御眼前的誘惑,堅持向夢想前進。我愿與大家分享此行感受到的"初心力量"。
第一股強大的初心力量,來自于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在1894年創立了革命組織——興中會。他創立組織的初心是振興中華。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這股強大的初心力量支撐著他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從興中會、同盟會,再到國民黨,革命組織在不停地進化,而他振興中華的初心一直未變,一直在為拯救中華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探索和嘗試。在生命最后的時刻,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訓。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是1924年中山先生所創辦的一文一武兩所學校,為振興中華培養了無數人才。今天,當我們漫步在清新的中山大學校園,行走在黃埔軍校舊址,瞻仰著中山先生的銅像,仍能感受到先生留給后世寶貴的精神財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親愛精誠”。
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初心一直在延續。無數的革命者前仆后繼,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有一個朝氣蓬勃的政黨接下了中山先生初心的接力棒,立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這個政黨,就是中國共產黨。從嘉興南湖小船的建黨會議開始到新中國成立,經歷28年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和浴血奮戰。在斗爭里成長,在戰爭中涅盤。從井岡山的游擊戰,到萬里長征的轉折戰;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到三大戰役的解放戰。歷經百年屈辱的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從建國到現在,中國共產黨人一直秉持自己的初心,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們已經實現了小康的目標,正邁向實現現代化的方向。
作為“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朋友,民主黨派自1948年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口號”開始,已經陪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70多年的風雨歷程。作為參政黨,民主黨派的初心其實和中國共產黨一樣,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前提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做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初心決定定位,民主黨派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切實發揮參政黨的作用,為共同的初心畫上一道同心圓,貢獻民主黨派的力量。
民建先賢有著“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 70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在踐行這個情懷。在參政議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社會服務等方面,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全國民建組織中,貴州民建是一個優秀的集體, 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會員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去年民建中央參政議政和脫貧攻堅活動評比中,貴州民建獲得全國一等獎;鄉村振興有關的調研報告,也得到了全國政協、民建中央和中共貴州省委的嘉獎,充分體現了貴州民建的力量。
在本次學習的參觀討論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民建會員的幸福感、榮譽感, 和作為參政議政委員會“四化工作組”成員的責任感。這些感受,讓我逐步明晰了自己的初心: 友愛。就是與大家一起,守望相助,匯聚民建力量, 為貴州的經濟社會建設服務。民建貴州省委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能不斷提升和放大個體生命價值的平臺, 讓我們不斷優化自己,具備更好的履職能力,從而形成更強大的組織能力。
感謝民建省委的領導們,一路陪伴,一路辛勤付出。開班儀式上,李瑤主委闡明了本次辦班目的。首先是為了慶祝建黨100周年學習黨史,同時基于民建中央提出的履職能力建設年活動,并圍繞貴州省“一二三四”的戰略, 提升會員的參政議政能力,夯實思想政治基礎。李瑤主委對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夠積極思考,學以致用。讓我們明白為什么而學,以及怎樣去學。民建機關的領導們,在課程安排、學員食宿以及上課環境調整等方面付出了很多。
也感謝我們優秀的同學。在課堂討論環節,我充分感受到了資深會員們參政議政的專業能力和風采, 讓大家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碰撞,視野得到拓寬,思維獲得提升。
從大家的付出中,我能感受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美好的出發點, 它們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在我們短暫的學習中散發出絢麗而溫暖的光芒。
讓我們凝心聚力,共同綻放貴州民建——初心的力量, 為貴州的經濟社會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我們的人生,因為堅定溫暖的付出而更加精彩!
(作者系民建貴陽市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新型工業化專題組委員)